肖和印,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教授,主任医师,1984年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首都优秀名中医,第六批北京市级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北京市中医妇幼名医,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近40年,主要方向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难治性腹泻、抽动障碍、难治性紫癫、儿童营养型疾病、慢性咳嗽等儿科疑难杂症。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副主任委员和消化学组组长、健康中国研究会儿童健康科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药传承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保健服务技术标准委员会特聘专家、北京市中医妇幼保健指导专家、中国中药协会儿科药品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委等。曾获北京市优秀医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人民好医生等称号,非典期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抗击非典特殊贡献奖”。主持并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三项,国家发明专利一项。主编参编国家级儿科规划教材及著作20余部,多次参加国家执业中医师资格考试及国家中医师中级技术资格考试的命审题工作。
擅长治疗:婴幼儿难治性腹泻、消化不良、抽动障碍、紫癫、慢性咳嗽、哮喘性鼻炎等儿科疑难杂症及儿童营养性疾病。
出诊时间:每周周六上午
一、核心症状与病程阶段
急性期典型症状:鼻塞流脓涕、夜间打鼾、张口呼吸、耳闷(易诱发中耳炎)。
慢性期典型症状:持续性鼻塞、睡眠呼吸暂停、注意力不集中、腺样体面容(门牙前突、硬腭高拱)。
并发症期典型症状:反复中耳炎致听力下降;长期缺氧影响脑发育;并发鼻窦炎、哮喘。
二、中医辨证分型与治疗方案
1. 肺脾气虚型
表现:面色萎黄、易感冒、食欲差、大便溏稀、舌淡苔白;
治法:补肺健脾,化痰通窍;
方药:玉屏风散合二陈汤加减。
2. 痰瘀互结型(慢性期常见)
表现:持续鼻塞、鼾声如雷、舌暗红有瘀点、扁桃体Ⅲ度肿大;
治法:活血化痰,散结消壅;
方药:会厌逐瘀汤合消瘰丸。
3. 肺胃郁热型(急性发作期)
表现:鼻息灼热、涕黄稠、口臭便秘、咽红充血、舌红苔黄;
治法:清肺胃热,解毒利咽;
方药:辛夷清肺饮加减。
外治法:
鼻熏蒸:苍耳子6g + 辛夷6g + 薄荷3g 煎煮熏鼻,每日2次。
穴位贴敷:迎香穴+大椎穴。
三、非药物推拿疗法
小儿推拿(每日1次,睡前操作)
开天门:眉心至前发际直推100次,宣通鼻窍;
揉迎香:鼻翼两侧顺时针揉200次,缓解鼻塞;
揉丰隆:外踝尖上8寸揉按2分钟,化痰湿;
捏脊:自尾椎向上捏提5遍(捏三提一),调免疫力。责任编辑:王怡萱(EN097)
杠杆股票配资,第一配资,配资门户官方平台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