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诊时间:每周六下午
林彩霞: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中医院主任医师;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推拿系主任;小儿推拿联盟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针刀专业委员会秘书长;1984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五年制中医专业。1984年至1996年任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主治医师;1996年-2015年任教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针推学院推拿专业,同时就职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中医院。对常见成人及小儿的急慢性损伤性疾病、内妇科杂症、小儿保健推拿等有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负责并参加了多项国家级和部级课题的研究工作;著有《图解小儿保健按摩》等多部著作。
擅长治疗:小儿脾胃病症如便秘消化不良、厌食、腹泻、腹痛、流涎等症;小儿肺系病症如感冒发热、咳嗽等;小儿肾系病症如遗尿、尿频、发育迟缓等;小儿惊悸、夜睡不安、小儿腺样体肥大、小儿肌性斜颈、儿童多动综合症等。并擅长通过中医外治手法刺激小儿特定穴位和部位,治疗小儿常见病症、体质虚弱儿童,可达到强壮脾胃、强健身体的目的,同时增强小儿脾胃肺肾功能,促进心脑发育,为小儿健康生长保驾护航。
不少人被便秘缠上时,总觉得是“肠子偷懒”,要么靠泻药应急,要么猛灌开水,可问题还是反反复复。在中医看来,便秘远不止“缺水”那么简单,更像是身体内部“津液失衡”的信号灯。今天就从中医视角,聊聊便秘那些藏在“马桶难题”背后的原因。
便秘,不只是“没拉出来”
中医里,便秘被称为“秘结”,看似是肠道的问题,实则与全身脏腑功能息息相关。有人明明每天喝水,却还是大便干结;有人肚子胀得难受,却毫无便意;还有人一紧张就便秘——这些不同表现,藏着不同的“身体密码”:
- 有的人口干舌燥、小便发黄,这可能是“热”在作祟;
- 有的人手脚发凉、怕冷,大便不仅干还排得费劲,或许是“寒”在捣乱;
- 还有的人总觉得没力气,排便时更是用不上劲,这可能是“虚”在拖后腿。
揪出便秘的“中医诱因”
中医认为,便秘的核心是“津液不足”或“气机不畅”,常见的诱因有这几种:
- 热秘:吃太多辛辣、油炸食物,或熬夜上火,会让体内“热气”过盛,耗伤肠道津液,就像“河床缺水”,大便自然干结难排,还可能伴有口臭、舌苔黄厚。
- 寒秘:贪凉吃冰、受凉后,寒气会凝滞肠道,导致肠道蠕动变慢,大便虽不干但排出困难,还可能手脚凉、肚子怕冷。
- 气虚秘:长期劳累、脾胃虚弱的人,正气不足,肠道缺乏“推动力”,排便时总觉得“没劲儿”,甚至排完还累得慌,舌头颜色偏淡。
- 阴虚秘:体质偏虚、经常熬夜的人,容易阴虚火旺,肠道津液被“虚火”消耗,大便干硬如球,还会伴有口干、手脚心发热。
中医调理:给肠道“精准补水”
对付便秘,中医从不“一刀切”,而是根据诱因“辨证施治”:
- 热秘:重点是“清热润燥”。可以用麦冬、玄参煮水喝,搭配吃些梨、火龙果等凉性水果,少吃辣椒、羊肉等热性食物。穴位上可按揉“天枢穴”(肚脐旁两寸),帮助肠道“降温”。
- 寒秘:需要“温阳通便”。试试生姜、红枣煮水,或在饮食中加些韭菜等,用温热的能量“化开”肠道寒气。
- 气虚秘:关键是“补气助力”。用黄芪、山药煮粥,或吃些莲子、南瓜等健脾食材,让身体“攒够力气”。配合推拿“摩腹”(顺时针揉肚子),给肠道加把劲。
- 阴虚秘:要“滋阴生津”。用银耳、百合、枸杞煮汤,或吃些黑芝麻、核桃,像给肠道“浇上滋润的清泉”。避免熬夜,减少津液消耗。
别让“急功近利”伤了肠道
最后想提醒大家:便秘别急着用泻药,就像土地干裂时,猛灌水会冲垮土壤,肠道也需要“温和滋养”。中医调理便秘,是通过调和脏腑、补足津液,让肠道恢复自然的“蠕动节奏”。如果便秘反复,不妨观察一下自己的身体信号——是口干舌燥还是手脚发凉?是没力气还是总上火?找到原因,才能让“马桶难题”从根上解决。
毕竟,顺畅的排便不是“任务”,而是身体阴阳平衡的自然表现。读懂身体的“渴”,才能给它最需要的“滋润”。责任编辑:王怡萱(EN097)
杠杆股票配资,第一配资,配资门户官方平台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